优秀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摘要: 新课改的初中数学教学理念旨在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实际运用能力。此外,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也能满足他们多样化的精神需求。本文围绕初中数学学生的能动性展开讨论,全面分析了当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激发学生能动性的举措。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学科,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这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例如数学游戏、实例分析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动性是指他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展现的态度和内心体验。这种能动性反映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程度,以及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反应。研究显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819。能动性越强,学生的学习欲望越强,他们就能更好地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坚持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相反,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不足,就可能影响学习的持久性。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对于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充分发掘教学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学生缺乏数学兴趣,对数学知识缺乏热情,容易产生学习厌恶情绪。其次,一些学生缺乏数学基础,导致在学习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时难以理解,造成学习阻碍。另外,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也成为制约学生学习数学的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包括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加强数学基础训练、改进教学方法等。

目前,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面临一些现实挑战。一方面,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持消极情绪,这是我国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问题。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内在需求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培养,缺乏科学性的评估和实效性的效果。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初中生心理需求的外在表现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交需求: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他们渴望融入集体,得到同龄人的认可和支持。因此,他们会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社交聚会,追求与真诚朋友的交往,表现出对社交的渴望和追求。

2. 自我认同需求:初中生开始关注自己在同龄人中的地位和身份认同,他们会通过穿着、打扮等外在形象来展现自己的个性,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自我认同的肯定。

3. 学业成就需求:初中生在学业上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他们追求在学习上的成功和成就感,因此会表现出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努力进取的态度。

4. 独立性需求:初中生渴望主动承担责任,追求自主和独立,他们会不断尝试新事物,表现出对独立性的追求和渴望。

5. 安全需求:尽管初中生已经渐渐成长,但他们对安全感的需求并未减少。他们会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寻求安全感和稳定性,希望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关心和保护。

大多数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持有一种信念,即数学学习就是老师教,我们学,老师讲,我们听,老师举例子,我们照着做。由于数学内容通常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因此我们对老师没教过的内容感到困惑。学数学主要依赖记忆和模仿,即记住各种规则和算法,然后按照例题的步骤去做。同样,老师布置的题目必须使用最近几天教的内容。

此外,当前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整体水平较低。他们虽然认识到数学在社会和思维方面的重要性,但却缺乏自己主动运用数学的意识。初中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情感体验一般般,而且他们的数学审美观发展严重不足。

学生内在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调查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为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提供有力支持。此外,通过调查分析还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爱好以及自我认知能力,有助于教师设计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课程内容。因此,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重视学生内在需求的调查分析工作,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其全面成长。

学生升入初中后,我进行了对所任教班级104名学生的数学学习初始能动心理的调查,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我觉得这件事很无聊,很难理解,学起来也很吃力。

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并且觉得有难度,因此不太喜欢。

学习对我来说还行,我比较喜欢。

很有趣

非常喜欢

人数

68

18

14

4

百分比

65.38%

17.3%

13.45%

3.85%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且超过三成的学生在上数学课时感到紧张、有压力甚至烦躁。这可能是因为孩子们天生好奇、喜欢提问、喜欢活动和探索,从而自主学会语言、口语、动作技能和态度观念。研究也表明,学生对教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并对之有内在需求时,能够更好地学习;反之,缺乏兴趣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强迫学生学习通常会适得其反。因此,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作为数学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帮助他们从“苦学”、“厌学”向“乐学”、“愿学”转化,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为了激活学生的能动性,初中数学教学可以采取以下举措:

1. 利用互动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让他们在小组中相互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通过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形式,营造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 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和探究,自主发现问题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这些举措有助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保持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动性必须建立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并与知识技能的获取过程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一些建议,期望能够得到同行的指正。

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活动的真实过程,我们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实际的问题解决、探索和讨论。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在这里,我提出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活动的真实过程,这有着两层重要意义。首先,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包括概念的抽象、公式的推导、法则的归纳、规律的总结以及结论的综合等。其次,要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核心在于情感化数学方法。“最佳的学习方法就是动手去实践”(弗赖登塔尔语),或者说,学习数学即是做数学,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数学。举个例子,在初中几何课上讲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时,为了让学生轻松地领悟到这个定理及其推论,可以采用数学实验法。比如,首先让学生在电脑上通过《几何画板》这样的工具来进行线段长度的测量和比例的计算,然后验证线段的比例是否相等,让他们能在实践中“发现”这个定理。

体验数学美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比如对称、规律、优美的公式等,可以帮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数学之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具体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来点拨蕴含美的因素和美的方法,以激活学生最佳动机,提高他们的数学审美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典型数学内容中的美感因素,如精美的图形、有趣的数字关系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代数教学中,可以展示代数式的整齐、简洁、对称美。此外,教师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认识,如介绍黄金分割在建筑设计、美术、音乐等领域的体现,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感受数学美,从而激活他们学数学的内在动力。

充分发挥评价在学生能动性激活上的积极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进步情况,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及时、准确的评价反馈,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表现。这种正向的评价作用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通常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动性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首先,评价的内容应重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进行评价,包括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对数学学习是否充满信心和兴趣、是否对数学问题充满好奇心以及是否能积极克服困难等。其次,评价的性质应积极向上,例如对于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即使没有完全解决问题,老师也应该充分肯定学生勇气和努力,鼓励其未来可以取得更出色的表现。最后,对学生的评价应具有特色和针对性,以确保评价效果更为理想。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来确定明确的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内在的需求动机,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态度,并增强自信心、降低焦虑感。此外,创造适宜的课堂心理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声明:本站资源来自会员发布以及互联网公开收集,不代表本站立场,仅限学习交流使用,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如有侵权争议、不妥之处请联系本站删除处理! 请用户仔细辨认内容的真实性,避免上当受骗!